2024年,丰台区以蓝天保卫战为重要抓手,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以生态环境的“含绿量”提升发展的“含金量”,守牢空气质量“底线”,大气环境中四项主要污染物连续四年稳定达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丰台区坚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积极地推进生态环境领域能源、工业公司、车辆、机械设备更新,以生态环境的“含绿量”提升发展的“含金量”。
用好“两新”政策,新增机动车新能源比例逐月提升,较年初提升了21.8%;
共计淘汰报废更新国四及以下老旧货车、客车624辆,引导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商业市场成立“首都应急保供绿色物流”,建立零排放货物运输车队;
加快推进非道路机械新能源化,累计完成叉车电动化80台,超额完成全年任务14.3%。
推动重点工业公司开展重污染绩效提级工作,其中星航机电获评2024年度绿色工厂,9家汽修完成绩效提级。
加大基坑气膜试点推广力度,全市跨度最大“基坑气膜”落地丰台丽泽商务区、首个新建地铁施工骨架支撑式膜结构罩棚在北京轨道交通1号线标工程应用,标志着丰台绿色施工迈上了新台阶。
丰台区聚焦多项污染物协同治理,开展扬尘百日攻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氮氧化物减排专项行动,发扬“一微克”精神,举全区之力,补齐大气污染治理短板,提升精细化治理水平。
印发实施《丰台区扬尘管控工作实施意见》《丰台区全方面实施扬尘专项治理百日攻坚行动工作任务分解》《丰台区道路遗撒及建筑垃圾全链条管理巡视巡查整治专班工作机制》《丰台区2024年夏季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行动工作方案》《丰台区汽修行业综合整治提升 专项管理方案(2024-2025年)》,持续落实落细各项工作措施,聚焦源头减排、过程管控、末端治理,全方面推进污染物治理。
锚定“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研究汽修行业集聚地产业转型,通过“淘汰一批、提级一批”,开展汽修行业综合整治提升,推动汽修行业绿色发展。
首次同时面向行业部门、街镇以及各工地场站召开全区百日攻坚扬尘大会,部署“十大强化措施”,发布“十大典型案例”,形成“十大监控点位”,形成施工、道路、裸地扬尘“三尘共治”新格局,全区TSP浓度同比下降10%,道路尘负荷较年初下降近20%。
丰台区将“一拓三”帮扶机制作为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抓手,对空气质量排名靠后的街镇开展一街一策分析。
重点围绕辖区内扬尘污染精细化管理、餐饮油烟深度治理、重型柴油车监管、加油站油气回收监测等方面,深入对比分析往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找准污染高值时段、高值点位、高值原因。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责任导向、效果导向,提升辖区各类污染源精细化管理上的水准,从建立机制抓常态、明确方向抓重点、集中力量攻难点、提升能力夯基础4个方面,全方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各项重点措施落地见效。
对标低碳社区、零碳社区、无废社区创建,共同打造绿色精品社区(村)示范标杆。对辖区涉气企业强化帮扶,争创绿色企业,提高辖区“含绿量”,实现经济发展含绿量和城市品质双提升。
丰台区树立科技“赋能”思维,谋划新项目,整合多平台,打造丰台区多源数据融合大气环境精细化管理系统。
通过建设500个空气质量监测小微站织密大气监控网,属地实时查看辖区空气质量情况,助力“最后一公里”治理更精准更有效。
在建立大气监控网基础上,融合多个大气监测平台,形成大气污染防治一体化监督管理体系,通过用电监控、裸地遥感、在线监控、走航监测等方式实现问题“发现—移动—治理—审核—销号”全流程管理。
形成了“1+8+N”移动污染源主动防控体系,在全市首先实现了对车流量大的道路、高峰时段、车辆行驶轨迹、停靠聚集区以及违规排放车辆的全方位、全流程立体监控,有效发挥出管理系统的“岗哨”作用。
2025年,丰台区生态环境局将持坚持以“营造环境、塑强功能”为主线,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持续推进“倍增追赶、合作发展”,全力打造“安全城市、品质生活”,持续深化“0.1微克”攻坚行动,聚焦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加强各类污染物协同治理,持续提高蓝天“含金量”,积极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为美丽北京建设贡献丰台力量!